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打造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

元描述: 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1-2035) 旨在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吸引人的段落: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和国家中心城市,正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近日发布的《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郑州的森林城市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规划以“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空间布局,构建“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规划的实施将有效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态支撑能力,为建设一流宜居品质国际大都市提供生态建设案例,为城乡百姓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态生活。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打造“绿芯”

一、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为主线,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支撑为根本,以提高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为核心,以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为契机,以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为主题,以提供高品质城乡生态服务为举措,不断提升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质量,着力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

2. 规划原则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 系统治理、一体协同: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城乡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 巩固质量、科学绿化: 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质量和成效。
  • 以人为本、提升品质: 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大都市核心区域的森林城市建设品质。
  • 示范带动、区域联动: 发挥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河南特色的森林城市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3. 发展定位

  • 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样板
  • 国家重大战略生态支撑示范
  • 国家中心城市森林城市建设案例
  • 人口众多的高品质生态服务窗口

4. 发展目标

  • 近期目标(2021-2025年):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评价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 中期目标(2026-2030年):大都市区核心城市生态面貌更加靓丽,评价指标大部分超过或优于国家标准。
  • 远期目标(2031-2035年):区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建成,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建设目标。

5. 空间布局

基于郑州地区山、水、林、田等生态要素,以现有空间格局为基础,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

  • 一河一山: 黄河生态保护屏障、嵩山生态涵养高地
  • 两区两城: 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东部林田共生示范区;郑州主城区核心森林城、郑州航空港区新兴森林城
  • 多廊多点: 道路、河流形成的绿色廊道;县城、乡镇等城镇森林建设节点

二、重点任务与建设内容

1. 塑造山河辉映生态基底

  • 生态安全本底锚固: 建设环嵩山生态区域、沿黄河生态廊道
  • 百里生态长廊打造: 生态修复、景观打造
  • 千顷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恢复、湿地修复、景观营造
  • 万亩滩区生态修复: 低滩生态修复、中滩生态修复、高滩生态修复
  • 山区生态涵养空间保护: 巩固退耕还林、生态保育、山体修复
  • 自然人文魅力山麓打造: 林相改造、景观设计

2. 营造蓝绿交织大都市区

  • 环城森林圈建设: 生态休闲环、生态文化环
  • 大型生态斑块营造: 生态绿心打造、生态走廊保护修复、平原自然片林建设
  •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
  • 城区林荫景观营造: 多彩林荫路建设、生态园林单元建设、立体绿化
  • 全域森林城市建设: 各区县(市)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开展森林县城建设。
  • 森林城市群核心建设: 突出郑州市作为中原森林城市群“一核”地位,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都市区森林生态格局。

3. 打造林田共生美丽乡村

  • 森林乡镇建设: 中心集镇、一般乡镇、特色小镇
  • 保护乡村自然风貌: 平原城乡一体化发展区、沿黄城乡特色发展区、山地丘陵城乡特色发展区
  • 森林村庄建设: 村庄风貌提升、农宅院落美化、示范乡村创建

4. 构建互联互通的廊道网络

  • 道路绿色廊道网络提升: 高速铁路绿色景观带、高速公路绿色廊道、国省干道景观林带、县乡道路绿化美化
  • 水系生态廊道网络提升: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贾鲁河—隋唐大运河生态廊道建设、颍河—双洎河生态廊道建设、伊洛河—汜河—索须河生态廊道建设
  • 平原农田防护林网络: 按照“平原林网化”要求,完善提升未绿化或断档的道路,打造集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增产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5. 保护修复重要生态空间

  • 山区生态屏障建设: 以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等西部生态涵养区为重点,推进秦岭洛河东段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山区生态屏障建设。
  • 湿地空间保育: 对典型湿地、重要水源区等自然湿地资源,实施重点保护。
  • 受损弃置地恢复: 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煤矿开采区生态修复
  • 自然保护地建设: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公园建设
  • 野生动植物保护: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提升保护管理能力、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6. 培育健康城市森林

  • 公益林保护: 加强生态公益林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 优质木材培育: 利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营造和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强优质木材生产能力。
  • 森林抚育: 以提质增效和增加碳汇能力为森林抚育方向。
  • 退化林修复: 以提高森林质量、生物多样性等为修复方向。
  • 良种壮苗培育: 林木良种培育、林木种苗供应、优质草种基地建设
  • 城市森林管护: 丰富城市森林树种、城市绿地土壤保育、城市森林近自然管护

7. 提供高品质生态服务

  • 生态游憩空间建设: 大型自然生态休闲场所、城乡生态游憩空间
  • 城乡绿道网络建设: 黄河主题绿道、城镇型绿道、郊野型绿道
  • 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质林果、苗木花卉、林下经济、产业配套
  • 森林康养发展: 康养基地建设、康养产品优化、康养服务提质、龙头企业培育
  •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重点森林旅游项目建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特色森林人家打造
  • 生态体验服务提升: 游憩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游憩服务设施质量完善

8. 传播展示中原生态文化

  • 展示千年中原生态文化: 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展示、“诗瓷”文化与河洛豫商文化展示、鸿沟起源文化与汜水关塞文化展示、汴河古镇文化与圃田泽文化展示
  • 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场所: “古韵如画”生态科普教育场所、“黄河文化”生态科普教育场所、“魅力嵩山”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山水画卷”生态科普教育场所
  • 发展绿化和花卉会展: 挖掘绿化与花卉文化艺术、完善绿化与花卉展示基地、推广绿化与花卉会展节庆
  • 推进全民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场所建设、自然教育产业培育、自然教育传播与推广
  • 开展森林生态文化活动: 生态科普活动、生态节日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森林城市宣传活动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郑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机制。

2. 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政策连续性、规划衔接性,做好本规划同国土空间规划、森林郑州生态建设规划等规划间的衔接。加强部门协助和分工,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

3. 做好要素保障

坚持把走科学生态节俭之路作为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布局,科学确定绿化用地,提升用地保障质量和效率。

4. 增强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和利用先进成熟的育苗、造林、乡土树种驯化、果树管理等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涉及林业、生态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与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5.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政策,加大对绿化造林、森林质量提升等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积极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建立多元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融资体系。

常见问题解答

1. 郑州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该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2. 规划中如何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规划将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3. 规划中如何实现系统治理、一体协同?

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强城乡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4. 规划中如何保障森林城市建设的质量?

规划强调巩固质量、科学绿化,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质量和成效。

5. 规划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提升品质?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城乡居民生态福祉的要求体现到森林城市建设的各方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大都市核心区域的森林城市建设品质。

6. 规划如何实现示范带动、区域联动?

规划充分发挥郑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一条河南特色的森林城市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郑州与周边城市的区域联动发展,构建带动周边、辐射区域、联通城市群的建设格局。

结论

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规划,将引领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提升郑州市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打造“蓝绿交织、山河辉映”的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