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元描述: 本文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部署,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阐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必要性和措施,并探讨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其中关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部署,尤为引人注目。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国等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对我实施打压遏制,力图同我“脱钩断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它不仅仅是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规则的衔接和对接,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效益。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决定》的核心内容之一。 《决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关键。传统贸易规则主要关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边境措施,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则延伸至边境后措施,要求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符合更高标准,也要求出口国在产业补贴、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领域符合更高标准。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也需要完善国内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型开放,可以使国内企业行为、产业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等都达到更高标准,推动各方面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此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也有助于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推动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 强化贸易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
- 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
-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 优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支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重塑和升级。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 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 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 推动“小而美”民生项目,关注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加强政府间合作,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是指通过制度规则的衔接和对接,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效益。
制度型开放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区别:
| 类型 | 关注点 | 主要内容 |
|---|---|---|
| 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 流动 | 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跨境流动 |
| 制度型开放 | 规则 | 制度规则的衔接和对接,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制度型开放的意义:
- 提升开放水平,促进更高质量的开放。
- 构建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 推动国内改革,完善国内制度体系。
- 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措施:
- 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制度型开放是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常见问题解答
Q1: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是什么?
A1: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丰富的资源要素、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Q2: 为什么说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的开放?
A2: 制度型开放不再只是简单地放开商品和要素流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规则的衔接和对接,构建更加开放、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效益。制度型开放可以更好地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促进更高质量的开放。
Q3: 推进制度型开放需要哪些具体的措施?
A3: 推进制度型开放需要多方面措施,例如: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Q4: 如何理解“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A4: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
Q5: 如何理解“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A5: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是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Q6: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未来展望如何?
A6: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支持,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结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部署,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为未来中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也是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